走进惠州——欢迎报读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 来源:惠州市政府 发布时间:2008-06-30

 

充满生机活力的发展中城市

  一、人文地理和自然资源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市有 51 个镇(乡)、 16 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377万人。惠州相继获得“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 、“ 国家园林城市 ”、“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全国双拥模范城 ”、“ 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 ”、“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 “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等称号。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有 “ 岭南名郡 ” 之称。秦统一中国后,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 214 年)设南海郡傅罗县,惠州地区属傅罗县的一部分。隋开皇十一年(591 年)在惠州设循州总管府,从此惠州成为东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惠州人文渊薮,从唐代到清末 1000 多年间,有 480 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留下 100 多处遗址和 2100 多件文物。北宋杰出文学家苏轼寓居惠州 3 年,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东江纵队指挥部所在地。现代涌现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惠州居民以客家人为主,流行普通话,同时客家话、广州话、潮汕话也占有一席之地。惠州人热情好客,富包容性,不排外,不欺生,民风纯朴。
 

  惠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市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1/4。东江、西枝江横贯境内,是供给香港、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的主要水源。拥有海域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的海洋大市之一。惠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称。全市有省级、国家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6处。拥有国家4a级的风景名胜区西湖、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象头山和古田、国家级海龟保护区,以及“百粤群山之祖”罗浮山、“天然氧吧”南昆山、“岭南第一泉”汤泉、风景迷人的巽寮湾等。
 

  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前,惠州的自然地理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基础相当薄弱。197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7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09亿元,其中工业产值仅为2.8亿元。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1988年地改市后,惠州人民奋起直追,全市经济社会进入了迅速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新时期。20余年间,惠州由一块寂寂无闻的边陲之地变为一方备受关注的投资热土;由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区域变为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新型城市。
 

  如今的惠州,经济蓬勃发展,势头强劲、蒸蒸日上。已成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是世界最大的电话机、电池和镭射光头生产基地之一,亚洲最大的电脑主板生产基地之一,中国最大的电视机、汽车音响、高级电工产品和照相机生产基地之一。有一批地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生机勃发。tcl、德赛、华阳、侨兴等4家企业进入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前25名。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933.2亿元,在全省排第7位,比上年增长16.3%,增速创1998年以来的新高,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达3127美元。全市工业产值2202亿元,工业增加值510.5亿元,占gdp的54.7%,同比增长22%,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1.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4亿元,增长2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9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90元,分别增长7.4%和8.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7.2亿元,增长16.3%。今年1-8月,惠州经济又实现了16%的高速增长,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结构优、后劲足的良好局面。尤为可喜的是,继投资额达43亿美元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于2006年正式投产后,总投资200亿元人民币的中海油惠州1200万吨炼油项目已加快建设进程,并将于2008年正式投产。未来几年,惠州还有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总投资达千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建设投产,将为惠州积蓄更为强劲的发展势能。
 

  当前的惠州,社会和谐稳定,政通人和、惠风和畅。是“全国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试点市”,连续11年被省评为计划生育先进市。信访维稳与社会治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被省评为 “信访工作先进集体”。政府效率被世界银行评为全国120个大中城市第一名,2005年获取“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
 

  三、未来发展目标与任务

  目前,惠州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机遇良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动力强劲。通过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工作思路与发展目标:
  瞄准一个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市实现宽裕型小康,中心城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围绕两大主题——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办好三件大事——实现经济总量再造一个惠州,到2011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1800亿元以上,2008年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承办好2010年第13届省运会;
  建设“四个区域性中心”——努力把惠州建设成为区域性石化数码产业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特色农业中心、区域性旅游休闲中心;
  制订和实施好五个“五年行动纲要”——《新农村建设五年行动纲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与技术创新五年行动纲要》、《推进全民创业五年行动纲要》、《文化建设五年行动纲要》和《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五年行动纲要》。
 


  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五个方面取得新成绩、实现新进步、打造新亮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在全省区域经济新格局、沿海经济带和沿海石化产业带中扮演重要角色,努力把惠州建成为珠三角东部现代化经济强市和广东省现代石化数码产业名城。
 

奥运圣火在惠州传递

万人争睹圣火风采

 

 

点击数: 收藏本页

学院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新乐路 邮编:516057

招生办电话:0752-3619806、3619808;就业办电话:0752-3619121、3256789

粤ICP备14003975号-7    备案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