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系列成果 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05-13

  4月25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学术世界”发布会及系列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共话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创新发展,探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的路径。

  打造中国特色数字创新平台

  “学术世界”以传播中国学术精品、服务中国知识创新为宗旨,目前已建成全国首个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

  中宣部副部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主任洪大用指出,“学术世界”发布上线后,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营造健康学术生态。积极发挥文献中心作用、学术中心作用、学者中心作用、传播中心作用。与会各高校及相关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习近平文化思想,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为人类知识的不断发展和文明新形态的构建作出新的贡献。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两年来,中国人民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政治嘱托,坚定自觉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立梁架柱,推进大工程、狠抓大项目、建构大平台,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性、引领性成果。未来,将以“学术世界”运行为新途径、新动力、新工具,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一同团结奋斗,致力于打造共建共享的资源平台,协同推进学术知识创新与交流,奏响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协奏曲”;打造创新创造的传播展台,传播中国学术精品,激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新引擎”;打造育才育人的交流舞台,将立德树人和创新发展学术有机融合,形成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强磁场”。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任徐拥军介绍说,本次“学术世界”发布的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集萃收录2万余篇(一期)哲学社会科学主流、经典、必读文献,重点在“精”,为学者们高效研读学术精品和知识精加工提供“一站式”入口;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以“学者共创、开放共享”为理念,特色在“快”,为平台、期刊、作者三方协同搭建桥梁,提供成果审核、预印发布、开放评阅、荐稿选稿、复印转载、全媒体传播等全流程、全链条服务。二者将与在建的其他子平台有效集成,共创“学术世界”,构筑开放包容的学术共同体,创造开放科学时代的学术交流新生态,引领数字文明时代的知识生产范式变革。

  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以中国和时代为观照,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齐鹏飞表示,建设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哲学学科,加强哲学拔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当天,《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研究》新书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表示,该书基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科多年来的研究与教学实践成果,深入探讨了如何以思想对象化的方式,让有生命力的中国哲学研究参与到改变世界的实践中并进行反思,从而形成一种总体性知识,形成把握社会发展走势的历史观,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思想支撑。

  在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主题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杨保军谈到,新闻学科在时代变革中需平衡传统与当下的关系,建构未来自主知识体系。同时,需处理好学科整体与分支的关系,实现“总”与“分”平衡,以形成完整且深入的知识体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提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危机导向”的现实需求以及“比较效果”的国际视野,这三种动力相结合,共同推动着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金融强国是推动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着力点。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表示,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推动中国金融工作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提出,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要基于中国实践,既要从行之有效的探索中挖掘理论萌芽,也要通过研究为实践确立理论指导。

  围绕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吴付来认为,必须要深刻把握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历史根脉,深刻领悟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深入领会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实践伟力,准确把握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根本导向。

  让中国学术真正屹立世界

  加强国际对话,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一直是学界热切关注的主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金清表示,建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要把握科学性、创新性、包容性、开放性等原则,从知识体系的通用性和世界视角出发,真正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走向世界。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同样表示,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走向世界,需要重视“共情”价值,通过文化互动,借助多种方式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走向世界。

  “当前中国法学知识体系需要重新构建一套与西方法学思想、话语体系相比肩甚至领跑的范畴和知识体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雷磊提出,无论是回应信息时代与新科技革命对法学知识体系底层逻辑变革的挑战,还是对世界格局变化和时代变迁做出应有的学科回应,都需在把握“源于中国而非限于中国”的理念中建构起中国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表示,未来,应在关键制度的建构及学术理论形成的基础之上,更加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加强交流与合作,不仅面向国内,更要注重对整个人类社会重要问题的探讨。

  立足中国的创造性实践发展“三农”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朱信凯提出,要从实践整体性反思与理论前提的批判、回应重大现实需求与理论重构、学术形式化再造与国际传播三个角度谋划建构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旗帜鲜明地构建中国“三农”学派,推动中国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走向世界。

  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之下,应关注通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新质生产力等时代变革趋势对学科发展和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点击数: 收藏本页

学院地址: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马安镇新乐路 邮编:516057

招生办电话:0752-3619806、3619808;就业办电话:0752-3619121、3256789

粤ICP备14003975号-7    备案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