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对新形势下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工作进行了部署。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基本遵循。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就在于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第一位。
新时代呼唤新气象、新作为,作为决定党其他建设成效的基础,党的政治建设容不得半点“偏航”、容不得片刻“歇脚”。要应对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彻底解决少数领导干部“只讲业务,不讲政治”“认识不清,能力不够”等问题,就必须牢牢把握住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落到实处。
要抓牢“纲”和“本”,坚定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共产党员安身立命的“纲”与“本”、干事创业的“元气”与“灵魂”,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无论是在每个工作岗位都倾心尽力,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全国优秀党员”廖俊波,还是像木麻黄一样深深扎根基层,为群众谋利造福的“四有干部”典范谷文昌,促使这些优秀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与使命的动力,正是心中那份对信仰的坚守。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奋斗在各个工作岗位的党员干部都要按照《意见》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政治信仰,确保自己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最广泛、最磅礴的力量。
要分清“主”与“次”,强化担当意识、落实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对一个政党而言,政治问题关系到生死存亡;对一个党员来说,政治问题关系到党性原则。当下,少数党员干部谈到业务工作头头是道、慷慨激昂,但对“讲政治”的认识只停留在“讲”上,开会就机械地照着文件“念一念”、学习就照着课件“抄一抄”,政治意识与其党龄和职级极不相称。党的领导之所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落虚落空,与这些领导干部“重业务、轻政治”有着很大的关联。业务能力须过硬对干好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如果只重业务而轻政治,那就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邓小平同志就明确要求,党员干部“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越是形势复杂多变,就越需要领导干部强化政治担当。因此,各级领导机关特别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贯彻《意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充分发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工作抓紧抓实抓好,从而带动全体党员干部保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向前进。
要注重“量”与“质”,加大问责力度、抓好日常监督,全力保障党的政治建设发挥实效。党的政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战略工程,需要全体党员担负起政治责任,久久为功。目前,在加强政治建设方面,“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基层党组织并不鲜见。理论学习刚性约束不到位,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时冷时热”,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力度不够、“辣味不足”,党内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打折扣”“搞变通”等现象依然存在。如何保障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层层落实?如何保障党的政治建设层层见效?首先就要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强化党内监督问责。并通过权责统一、责罚一致的硬性约束,设置党员的政治行为底线,提供党员的行为导向和行为研判标准。要按照《意见》要求,加强对党的政治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深化政治巡视,强化政治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对落实党的政治建设责任不到位、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工作不力以及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另外,还应注意把握好“度”,监督问责的成效如何,关键不是看检查了多少次、问责了多少人,而是要看有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把脉治本,切实解决根本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